「我孩子錯了嗎?」3600÷9=400居然判錯,家長質疑老師反被打臉

孩子成長過程中,學習應該是每個家長都非常關注的點。尤其 說到孩子寫作業,沒有幾個家長不上火的。特別是快要考試的時候,考試的成績能體現出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有沒有認真學習。

不少家長擔心孩子考出低分,于是便會和孩子一起復習、做題。甚至有些較真的家長,當他們知道孩子考了多少分之后,還要仔細的檢查一遍孩子的試卷,生怕老師判錯幾道題。

「我孩子錯了嗎?」3600÷9=400居然判錯,家長找老師理論反被打臉

艷艷是一名優秀的人民數學教師,前兩天她給我講了一段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。

有一天下班,她剛從辦公室出來準備去停車場開車回家,剛走出沒幾步,就看到一位男家長氣沖沖的朝她走過來,著實把她嚇了一跳,以為是班上的那幾個小淘氣又闖禍了。結果,這位家長拿出來一張試卷放在她面前,質問道: 「老師,這道題您說說我孩子哪里錯了,3600÷9=400有什麼不對嗎?你怎麼還給她打叉?您是不是對我女兒有偏見?」

艷艷一時間沒反應過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,感覺有點懵懵的。等她拿起試卷,仔細一看才發現,原來是考試里錯的最多的那一道選擇題。艷艷趕緊解釋道:「我對任何孩子都沒有偏見,這道題很多人都做錯了。」

題目是這樣的: 商店新進9把小提琴,一共花了3600元,下列售價合理的是():A 498元/把;B 400把/元;C 498把/元;D 400元/把。

女兒選擇了D,但卻被老師判錯。

其實,這并不是一道簡單的計算題, 題目問的是「售價合理的是哪一個?」而并不是問「每把琴的進貨價是多少」,而且如果進價和售價都是同一個價錢,那這怎麼能合理呢?這道題考驗的不只是學生的算術能力,更多的是思維能力。

艷艷給家長重新念了一遍題目,也把這道題正確的做法告訴了這位家長。聽完老師的解釋后,這位家長這才明白過來,一時間尷尬得不知道說什麼好,只好誠懇地跟老師說對不起,覺得自己剛才的行為實在是太沖動了。

其實,家長跟老師溝通孩子的學習情況是一件好事,只有家校合作,才能找出孩子在哪些方面有所欠缺,從而對癥下藥。但是一定要注意溝通的方法,像這位家長的做法就是不可取的。

作為家長,我們不應該只是一味的關注孩子的成績,而是應該幫助孩子分析試卷,找出不足的原因,幫助孩子發現問題、探索問題、解決問題,這樣孩子所擁有的就是一種能力,也是孩子成長道路上最難得可貴的東西。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」的道理想必大家都很清楚。

用戶評論

2023/3/24 4:36:38